衣柜里还有衣服没扯吊牌,丢了觉得可惜。心灵手巧的妹纸可能就会自己改造改造,又是一件新衣服了。 “一样可以二次改造。”四川美术学院的林坤,就从给自己改衣服再到给别人改衣服,创立了自己的独立品牌。 “原料从哪里来?我瞄准了服装厂囤积的尾货。”
林坤说,因为家里在广东从事服装批发,最近经济不景气,家里因为尾货囤积亏了几十万元,沿海大量的服装厂同样有这样的问题,“只需要原价一折的价格就能拿到货源,中间利润肯定不小”。2013年,林坤靠着从大理写生带回来的衣服和家里提供的“原料”,正式开始创业。“但商铺和门面的要价太高,我实在无法承担。”不得已之下,林坤和男朋友麦青广选择到大学城西街夜市摆摊。因为不是批量生产,每件改造产品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,也让林坤的“业绩”不俗。
摆摊从晚上6点到10点,最高一天能卖出20件,营业额有1200元。有一天下雨,一个小时也都赚了300元。“二次改造并不是说全部拆了重来,更多的还是款式的改变、细节的增加。”林坤说,改造是全手工,需要结合每件衣物的不同材质、样式等特点,所以更多成本都是耗费在设计、人力、时间上。摆地摊赚的不算少,但回头客们时常会询问林坤店面在哪里。林坤与合伙人理清了创业思路,创立的“第壹集”映像服饰生活馆开店第一个月,营业额就有一万多元。二次改造与传统批量生产不一样,销售模式也大不同,而林坤选择了“售卖”情怀。除实体店外,“第壹集”也通过微信平台营销,每次推的限量品也会围绕产品做文案,表达当期主题相关的内容。在去年“双十一”,“第壹集”就推出了“赫本式优雅”为主题的小黑裙,产品晚上7点上线,不到2个小时就被一抢而光,要求增售的顾客也络绎不绝。
“这其实就抓住了不少女性对于小黑裙的情怀”,林坤说,奥黛丽赫·本式的复古情怀,让小黑裙成为每个女性的梦想……这些促成了消费者买单。 也正是这样的“情怀”模式,让“第壹集”这个没有大规模铺货基础的个人工作室,平均每月实现销售300~400件,完成营业额6万~7万元,利润率超70%。